更新时间:2024-04-02 17:15:18 点击量: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廖睿灵)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15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中国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13.3亿平方米,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未来几年,中国北方地区地热清洁供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热供暖(制冷)、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热发电仍将是产业发展热点。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量大、能源利用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等优势。大会期间发布的《世界地热供暖制冷进展》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球供热和制冷热能装机容量相当于1.73亿千瓦时,比2020年增加了60%,主要应用领域是建筑物供暖和制冷,其次是健康娱乐和旅游、农业和食品加工。
地热开发利用主要可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方面,直接利用指温泉、供暖制冷和农业养殖等非发电端的利用。中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1/6,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此次大会还首次发布了《中国地热供暖推荐做法》行业标准,该标准对推动全球地热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失败,研究;再次失败,继续研究……1995年,刘中民带领团队完成了“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年产60吨烯烃的中试试验。
春耕一线,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生产实际,各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让农民种粮更省心省力。
泥盆纪珊瑚化石对探讨全球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生态系统演化和海洋珊瑚礁及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这对育秧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设施化、精细化的集中育秧,才能培育出宜机插、宜密植的高品质秧苗。
难点、堵点、卡点常常也是突破点,遇到困难多跟自己较劲,过硬本领就这样一点点打磨出来,事业就在一次次的突破中不断开拓。
我国是全球较早认识并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国家之一,重点在数字化和绿色化两个层面强化科技创新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标志着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的核心工程向全面投产迈出了关键一步。
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地热。
为推动“三首”产品走向市场,政策还明确对投保“三首”产品推广应用综合险的省内企业,按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补贴时限为一年,每个企业每年保费补贴最高可达300万元。
媒体想要创作出更多传得开、叫得响的“刷屏”之作,除了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外,更重要的是坚持内容为王、思想赋能,不断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首次将铁电化学与生物电子学有机结合,创新性地开发了一例压电响应直追无机陶瓷钛酸钡的可生物降解有机铁电晶体。
在另外一个牧业大区——阿勒泰地区,“幸福驿站”在牧区多点开花、处处可见。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地标农产品的保护和开发,推动品牌化、标准化、创新化发展,成为促进消费升级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